中國社會科學報南京訊 6月21日,第十五屆江蘇MPA論壇暨2025年江蘇高校公共管理研究生論壇在南京財經大學舉行。來自全國各地的200余位專家學者就“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公共治理”話題展開深入研討。
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張炳認為,數字時代,經濟社會快速變革,技術創新加速演變,對數學化、模型化有較強依賴性的學科面臨較大挑戰。公共管理以服務國家戰略為重要目標,其形成結論、推動決策對文化和價值觀的依賴性較強,面臨全新前景。要面向國家和社會需求推動學科創新發展,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公共管理學力量。
以治理能力為重點,培養優秀的公共治理工程師。江蘇省公共管理學科聯盟理事長、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孔繁斌提出,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公共治理人才培養,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,以實踐為根基,打造寓知識于“治能”、以實踐育“治能”的MPA專業人才培養路徑,使公共管理者既能夠彰顯專業特長,又契合政府高質量發展、高效能治理需要。要構建系統化的“治能”訓練和生成機制,使學生以“公共治理工程師”為職業目標完成專業塑造。
人口老齡化對公共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。江蘇省民政廳黨組成員、副廳長林莉表示,供給高質量、普惠高水平、“享老”高質量是老齡社會治理和公共養老服務的重要目標。要發揮政府主導功能,延續家庭基礎動能,激發市場配置效能,凝聚社會協同勢能,在多方密切配合與通力協作中更好地滿足快速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。
推動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轉型。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吳曉林認為,基層治理是破解“超大規模治理”難題的重要工具,基層組織已成為“提供公共服務、推進精細治理和進行資源分配”的基本單元,展現出較強的社會職能。在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轉型進程中,要通過“組織建設+社會撬動”形成合力,以黨建引領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。
會議由江蘇省公共管理學科聯盟主辦,南京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、南京財經大學MPA教育中心和江蘇現代財稅治理研究院承辦。